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战史,就是一部英雄史。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,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筑起拯救民族危亡、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。为铭记抗战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爱国精神,即日起,,回顾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,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为奋力谱写“富美西兴”新篇注入强劲精神动力。
日军为长期占领西兴,加快建造军事设施。西兴的日伪头目积极配合和支持日军工兵大河原部队筑路、造炮台、建马厩、搭营房、修军货库等,每天在西兴抓去民伕30~40人,多时达200余人,民伕由日伪西陵乡公所向各保分派。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泥水匠、木匠、石匠等更是逃不出厄运。在苦役中,民伕稍有不从,轻则被没收工具,重则被痛打。如有民伕不按时到工的,便把他们的父母、妻子叫到乡公所,以“杀头”相威胁。
为建造军事设施,日伪下令西陵乡公所强行拆除仓桥下街民房40多户,徐炳记、协亨祥、888集团官网入口戴永清等大屋均遭拆除或部分被拆除。原明化寺一带的民房也被,使得大批居民流离失所。据周炳源回忆,当时日军在西兴建有5座炮台:明华寺炮台(今西兴街道文化中心西面)、仓桥下街炮台(协亨祥过塘行遗址)、铁岭关炮台(西兴老街西端)、新桥头炮台(现西兴街道办事处所在地)、仓弄炮台(仓桥北面约80米处)。
为修筑军事设施,西兴惟一的一座钟楼也被日军摧毁。该钟楼位于西兴潮神庙外,清·道光十三年(1833)由高作霖募建。钟楼为木结构,高三层,内悬铜制古钟一口,钟高1.2米,直径近1米。当时,对钱江航运起引渡作用,遇大雾雨雪天气,南岸(西兴码头)撞钟(称钟楼),北岸(杭州侯潮门)击鼓(称鼓楼),以此指引渡船航向。1944年,日军驻西兴头目河内良然命伪乡长徐凤荪派民伕卸下古钟,运往日本。之后,钟楼也被汪伪保安队拆除,180余年的铜钟和钟楼荡然无存。
日军为扩充侵略势力,以萧山为据点,推行“以华制华”的谋略,向各乡增派“志愿兵”,并把侵略魔爪伸向金华、绍兴、义乌等地。西陵乡每次被征的“志愿兵”有15~20名。据记载,1940~1945年,日伪统治期间,西兴被征“志愿兵”达80余名,仅9人生还。
日军为扩大侵略势力的需要,向西兴居民强征物资。1944年冬,日军在西陵乡又一次征去军米80余石(合12000斤),由伪乡长徐凤荪亲自押运到萧山西门外曹大米行。这种征兵派伕、横征暴敛,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,压得西兴人民喘不过气来,不少人家被迫妻离子散,为逃灾避难而流落他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