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

新闻资讯
越南刚定中国轨距转身向韩国索高铁!技术白嫖梦被670亿美元打脸
发布时间:2025-08-23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越南,这个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龃龉的东南亚国家,正试图在一项雄心勃勃的高铁项目中,寻求与中国的深度合作,但其背后隐藏的战略考量和经济难题,却让这场合作充满了变数。这条被越南寄予厚望,视作“国运工程”的南北高铁,规划总长1541公里,连接首都河内与经济中心胡志明市,预计耗资高达670亿美元,相当于越南2024年GDP的15.6%。 这条“南北大动脉”计划于2035年建成通车,届时将把两地通行时间从30多小时大幅缩短至5小时,贯穿全国20个省市,覆盖越南25%的GDP核心区域。

  就在越南国会全票通过决议,决定放弃沿用百年的法国米轨(1000毫米),转而全面采用与中国相同的1435毫米标准轨距后仅仅三天,越南副总理陈红河在河内会见中国中铁六局代表时,便抛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“特殊清单”。 越南方面明确表示,欢迎中国参与越南南北高铁项目,但前提是中方必须“打包转让高铁核心技术”,其中包括至关重要的动车组制造工艺、信号系统源代码以及复杂的地质隧道施工技术。

  越南的财政状况并不宽裕,其全年财政收入仅与高铁项目的预算持平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越南国内铁路技术薄弱,现有的米轨铁路平均时速仅为50公里,且事故频发。 数据显示,2024年越南货运的90%依赖公路运输,跨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。

  眼看着邻国因高铁建设而受益,越南的紧迫感油然而生。老挝凭借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,一跃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物流枢纽;印尼雅万高铁于2023年投入运营后,雅加达到万隆的通行时间缩短至短短40分钟。 相比之下,越南仍停留在“绿皮车时代”,这让越南政府倍感焦虑。

  888集团官网入口

  为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平衡风险,越南采取了一种颇具外交手腕的“多国钓鱼术”。

  韩国: 2024年7月,韩国承诺向越南提供4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。然而,韩国本土高铁最长仅有398公里,且2014年江陵线脱轨事故暴露了其安全隐患。

  日本: 2024年10月,日本同意向越南提供贷款。但此前,日本在胡志明市的地铁项目已拖延6年仍未完工,高达560亿美元的报价也让越南望而却步。

  法国: 法国方面曾宣称可以“分阶段转让技术”,但其成本却比中日方案高出30%,最终遭到越南的弃选。

  当其他国家因技术转让条件犹豫不决时,越南将目光转向了中国,但同时也附加了异常苛刻的条款:要求中方无偿转让技术、提供超低息贷款,甚至要求越南政府不担保还款,仅用项目盈利来支付。 这种近乎“霸王条款”的要求,直接导致德国企业连夜退出,并留下了著名的“三不原则”:不转让技术、不参与竞标、不垫资建设。

  越南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强索技术,其深层动机交织着复杂的战略焦虑与地缘政治算计。 作为一个在南海问题上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,越南既需要中国的基建能力,又对交通命脉被中国控制心存疑虑。

  2025年7月,越共苏林访问韩国时,突然高调提及与韩国的高铁合作,这被外界解读为越南向中国施压的筹码。与此同时,越南还对美国SpaceX公司的“星链”项目解禁,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对冲风险。

  越南国内私营企业VinGroup的融资方案,也暴露了其矛盾心态:承诺自筹20%的资金(约122.7亿美元),却要求政府提供35年期的零利率贷款,这种“空手套白狼”的做法,甚至遭到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公开批评。

  物理兼容性锁死: 现有的三条中越跨境铁路(老街-河内-海防、谅山-河内、芒街-海防)均采用中国标准轨距。这意味着,未来无论由谁来承建越南南北高铁,都必须与中国的铁路网络实现无缝对接。 轨距统一后,云南至海防港的运输时间将从30小时缩短至6小时,中欧班列经越南的运输时间也将比海运节省50%。

  实战成绩碾压对手: 印尼雅万高铁仅用7年时间便建成通车,月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;中老铁路货运量在三年内增长了400%,直接带动老挝GDP提升6.5%。 相比之下,越南与日本合作的胡志明市地铁项目延期6年仍未完工,而韩国在土耳其的高铁项目,同样里程却比中国多花费了3年工期。

  中国对越南采取了清晰的分层策略:允许培训1.6万名越南工程师,开放轨道施工等非核心技术,但在动车组牵引系统等核心的“黑箱技术”上,则坚决不予转让。 2025年4月启动的中越铁路合作机制,更明确地将“高质量”作为合作的前提,强调技术可以学习,但经验难以赠送。

  然而,越南似乎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:在规划中的23个高铁站点中,有11个位于人口密度低于200人/平方公里的区域,远低于高铁盈利的临界值。 如果越南为了政治平衡而选择韩国方案,则将面临三重风险:韩国60%的高铁零部件依赖进口,难以降低成本;韩国本土缺乏复杂地形施工经验,而越南60%的路线%需要穿越隧道;越南铁路人才缺口高达22万人,而韩国自身的培训体系尚未覆盖热带气候下的运维。

  综上所述,越南的高铁计划,既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,也是一场充满地缘政治博弈和经济风险的豪赌。 越南能否在技术索取与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,能否在经济可行性与政治考量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,将直接决定其“国运工程”的成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